tp钱包下载

  • 如何在TokenPocket官网安卓APP中管理数字资产? 创业生态系统演化:社会资本的理论诠释与未来展望

  • 发布日期:2025-05-14 05:01    点击次数:62

创业生态系统演化:社会资本的理论诠释与未来展望

李娜娜,张宝建

(山西财经大学 中小企业发展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创业生态系统作为创业的重要栖息地,已经成为当前可持续创新的重要载体。创业生态系统相关研究借助于生态学隐喻,实现了内涵与外延的深度解构,但关于创业生态系统运行规律、功能实现及结构生成等问题的探讨有待深入。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分析创业生态系统个体、种群、群落以及系统梯次涌现过程中的社会资本流动,进而得出创业生态系统演化轨迹,并从功能范式与结构范式两个方面分析创业生态系统演化驱动机制。基于此,提出创业生态系统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关键词:创业生态系统;社会资本;演化过程;驱动机制;治理策略

关系资本作为创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元素,其基于创业主体间各类二元关系(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关系)互动促进创业生态系统种群的形成,而基于异质性资源整合的创业活动带来了认知资本的形成、累积与固化,促成创业生态系统中群落认知资本的累积与固化以及创业生态系统中群落(科技创新、技术开发、市场应用三大群落)的形成,跨群落活动开展贯通创新源头与市场应用群落,进一步将认知资本升级为结构资本,形成更为稳定的区域性文化、习俗、价值体系,进而构成完整的创业生态系统,成为区域创业精神的重要栖息地。从结构层面看,关系资本对创业生态系统中二元关系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很好的诠释,解释了种群的形成;认知资本从群落层面揭示关系累积形成的相对闭合派系结构;而结构资本则是在跨群落互动中产生,由此形成生态系统多样性。从功能层面看,关系资本以个体间信任为依托,基于创业机会开发与资源信息获取形成特定的认知体系,完成认知资本积累,有限资源下的结构性竞争推动资源跨层次流动,带来结构资本增长。结构与功能两个方面同时促进创业生态系统的发起并实现自组织过程。

3 创业生态系统演进与社会资本流动

社会资本3个维度并非相互独立、互相排斥,而是相互影响、互相转化。在创业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伴随着创业主体的加入与退出、关系的缔结与重构,实现了社会资本的累积变化,而3类社会资本对于整体社会资本的贡献也伴随着创业生态系统演化此消彼长,体现出创业生态系统演进过程中社会资本的流动性。

3.1 关系资本主导下创业生态系统的发起

创业生态系统的发起源于创业主体人际层面的活动实践。创意产生、机会开发以及企业创建具有鲜明的人际网络特征,即由创业主体自身直接关系形成的信任和规范,通过人际关系实现信息联接、资源重组,这种人格化关系为创业活动开展奠定了基础。在合作交易过程中,基于人际关系,信任才得以建立,而承担义务才能保证创业活动的连续开展。在创业生态系统中,人际关系是其进行合法化活动的身份标签,并通过正和博弈巩固下来,形成创业生态系统中的种群。在此过程中,关系资本占据主导地位。其它两类资本,即认知资本和结构资本也同时存在,但受人格化特征的影响,这两类社会资本并未发挥实质性影响作用,而是依附于关系资本,呈现出渐进式累积特征。创业机会开发吸引了更多创业主体的加入,创业生态系统渐具雏形,种群形成过程中的身份定位逐渐明晰,以信任为纽带形成的二元关系对接各类异质性资源,不同创业主体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共同承担创业面临的风险,共同分享创业带来的收益。

3.2 认知资本主导下创业生态系统的成长

关系资本累积使得个体关系逐步升级到种群层面,创业者的人格化影响开始削弱,创业初期的人格化创业活动转变为群体规范影响下的一致性行动。创业合作过程中的交易关系逐渐稳定,交易合作惯例初步形成,并通过象征性语系符号实现显性表达,共享语系促进信息的有效沟通,群落层面规范不断完善,逐渐形成群体性愿景及价值体系,并用于指导创业交易行为。此时,行动者属于群落,群落占有行动者。通过创业活动的规范化,认知资本超越个体层面关系资本,并占据主导地位。认知资本使得创业生态系统更多具备了非人格化特质,群落层面沟通范式提高了创业成员合作的有效性。这一阶段认知资本超越关系资本而占据主导地位。

3.3 结构资本主导下创业生态系统的成熟

在认知资本主导下,创业生态系统将群落层面协作效率提升到极致,在有限的创业资源约束下,群落内资源开发殆尽。跨群落创业机会及异质性资源开发带动生态系统整体结构的嬗变。跨群落关系互动促进创业生态系统中结构资本的壮大。生态系统中合作关系强弱变化以及资源跨群落流动使更多创业机会得到开发,群落间的关系鸿沟通过弱联系到强联系转化实现有效衔接,结构资本超越关系资本和认知资本,在创业生态系统成熟阶段占据主导地位。在结构层面,创业生态系统表现出层级构型。创业生态系统密度与连通性提高,结构洞被进一步开发,生态系统结构不断优化。在功能层面,创业生态系统中的非冗余资源进一步减少,多样化合作关系跨群落实现对接,更多市场机会得以开发。创业生态系统中的创业活动得到进一步升级,实现科技创新、技术开发及商业应用群落的有效衔接,形成真正意义的创业生态系统(见图2)。

在创业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竞合关系(独立共存、竞争共存、竞争替代和互惠合作等),并形成多样化商业模式。创业主体充分发挥研发、生产、营销等价值点优势,与外部主体互补联结,占据特定生态位。这种基于个体间由点到线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关系资本的粘合效应过程。创业生态系统主体通过信息搜寻、参与行为、责任承担及互动合作实现关系资本累积。与此同时,基于市场竞争的“关系序列”形成价值链,为种群的形成奠定基础,而由价值链到价值网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交织关系的复杂升级,基于点对点的“关系元”通过更广泛的融合,形成基于认知资本的价值体系,网络惯例成为行动准则,为创业生态系统群落治理提供依据。进一步,创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群落间良性循环机制的建立。其间,结构资本发挥粘合群落的重要作用,并通过降低外生交易成本,促成创业生态系统大循环的建立和繁荣。

综上所述,在创业生态系统发起阶段,关系资本占据主导地位,由此推动种群的形成,产业种群构成创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在创业生态系统成长阶段,认知资本占据主导地位,推动群落的形成,创业生态系统群落功能逐渐形成。在创业生态系统成熟阶段,群落间关系被打通,结构资本占据主导地位,创业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完善,正式步入可持续循环发展状态。

4 创业生态系统演化驱动机制

创业生态系统演化存在两种驱动力量:一是来源于资源共享引导下的基于资源互补推动的创业生态系统共益增长;二是来源于创业主体基于利益最大化原则的自益增长。其中,前者形成基于“合”的共享驱动机制,后者则形成基于“竞”的自利驱动机制。

4.1 创业生态系统演化共享合作驱动机制

创业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具有共享性特征,共享合作驱动下的创业生态系统,其驱动力来源于创业主体对生态系统中资源的利用与创业机会的开发,而社会资本正外部性可促进创业机会的有效开发。同时,联合制裁约束机制可抑制机会主义行为,保证合作效率。基于以上两方面原因,创业生态系统成员有动力结成合作关系,并为获得合法身份缔结关系盟约。

社会资本积累要求创业主体针对特定关系的维系与巩固进行再投资,形成正反馈回路,并通过桥接尚未开发的联系,助推二次创业。正如Bourdieu[35]所言:“社会资本是实际和潜在可用资源的总和,通过合作关系的占有实现交易合作的制度化。”制度化可提高创业合作效率,tp官方正版下载创业主体通过复制既定存在的关系提高组织社会资本, tp钱包下载但在无形中又增加了社会资本整体外部效应。创业生态系统在发起阶段,随着创业主体的不断加入,形成不同需求组合下的互补合作关系,这种异质性关系为创业活动交易中的专用性资产注入活力,推动创业生态系统的兴起。通过社会资本积累,创业主体获取系统层面的社会资本。创业主体获取的社会资本越多,越容易形成新关系及正反馈机制。因此,共享合作驱动社会资本成长,并反过来吸引参与合作的外部创新者,进一步推动社会资本再生产。

综上所述,个体层面多样化角色身份为异质性合作带来机会,并形成互补性资产匹配过程。创业生态系统为个体层面成长带来驱动力量。同时,群落中的认知资本有助于提高创业主体合作效率,即通过联合制裁约束机会主义行为,实现资源共享或互补下的创业生态系统自增长。诚然,只有共享驱动并不能满足创业生态系统的持续扩张,特定群落规范下的约束还有可能形成群落“领地意识”,反而不利于跨群落关系构建,而这需要由个体自利驱动下的结构性扩展机制予以解释。

4.2 创业生态系统演化自利竞争驱动机制

共享机制促进创业生态系统融合,但由其形成的排他性认知却阻碍了外来物种的进入。因此,创业生态系统成长还需要从外部竞争维度给出更合理的解释。Burt[36]研究发现,紧密、全连通的网络关系并不能产生高绩效;Tokman等[37]强调创业生态系统开放的重要性。生态系统位置决定个体社会资本份额,在既定社会资本下,创业主体竞争性动机逐渐掩盖合作性动机,并形成网络的占位竞争,而结构洞理论为创业生态系统的动态重构作出了很好的诠释。Burt[36]认为,占据核心网络位置能够为占位成员带来更多经济回报。如果一个节点能够与两个互不连通的节点成员联系,则该节点具有相对优势,如果成为两个互不相联群落的桥梁,则这种收益将被进一步放大。自利竞争驱动创业主体跨群落互动,进而解释了群落中由认知资本主导下的社会资本再增长。结构洞产生的自利竞争一方面通过信息优势享受决策先行者的利益;另一方面,通过控制优势掌控资源流向,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就创业生态系统而言,跨群落结网行动为创业者带来更多机会,通过开发创业生态系统孤岛或桥接两类互不相连的高密度群落,进而开发更多商业模式,实现更大意义上的集成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占位”与“创位”成为创业决策的关键。结构洞驱动下的创业主体占位竞争使得跨层次关系得以开发,这种强弱连带关系形成竞争驱动下的创业生态系统自增长,并最终促使结构资本形成。

创业生态系统中的自利竞争、共享合作两种推拉力量有机地将创新源头和实践应用贯通起来,实现创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循环。其中,科技创新群落水平取决于市场应用群落消费需求(质量、便捷、安全、高效等)和创新供给(人才、创意、资金等),只有具备旺盛的消费需求以及充足的创新供给才能为科技创新群落提供源头活水,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与此同时,科技创新群落为技术开发群落输入科技创新成果,成为技术产业化源头。具备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以创业项目形式成为市场开发对象,吸引风险投资,完成技术和资本嫁接,并进入市场应用群落。由此,创业生态系统循环过程实现闭环。共享合作及自利竞争两种推拉力量推动跨群落联系,共同促成群落对接与创业生态系统大循环机制构建。

创业生态系统驱动机制从共享和竞争两个方面提供系统演化的动力源,创业生态系统驱动过程存在由共享产生的同化封闭以及竞争产生的信任减损等问题。因此,正确把握两种驱动力量,厚植科学规范的生态土壤,才能发挥创业生态系统驱动力的正面作用。一方面,应防止在共享过程中,过度同化带来的小群体排外现象,保持创业生态系统动态开放;另一方面,还应严格制定并执行违反市场秩序的相关制度,预防自利竞争机制带来的市场欺诈行为。

5 结语

本文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纵向考察创业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关系资本、认知资本及结构资本的更替演变,并从功能与结构两个范式出发考察创业生态系统演化各阶段的转化驱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资本由关系资本、认知资本与结构资本流动3个维度构成,创业生态系统的形成依赖于3类社会资本的交替演进。其中,关系资本促成种群的形成,认知资本促成群落的形成,结构资本促成系统的形成。社会资本成为创业生态系统个体、种群、群落及系统的粘合剂,有效解释了结构层面的嵌套隶属关系及功能层面的涌现现象。进一步,本文基于“合”的共享机制以及基于“竞”的自利机制分析创业生态系统驱动力量,完善创业生态系统循环机制解释。创业生态系统动态治理应该设计一种制衡机制,促进关系资本、认知资本及结构资本流动,推动3类资本交替演讲。

创业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已经呈现出社会资本累积现象。但如何更好地发挥创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优势,实现匹配发展,未来还需要打开创业生态系统演化过程的“暗箱”,深入分析社会资本中关系资本、认知资本与结构资本触发机制与跃迁过程,突破创业生态系统演化瓶颈。

(1)创业生态系统微观主体合作第三方信任机制。创业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已经表明,关系资本有助于创业主体间合作,但创业项目由于信息不对称及高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导致在现实中很多合作关系难以建立。与此同时,基于熟人信任关系而导致的创业项目失败加剧了合作风险,为关系资本形成带来一定困扰。因此,如何发挥第三方信任机制,让真正具备市场潜力的创业项目获取各类异质性资源,需要深入研究第三方信任机制实现和维护的问题,通过完善第三方信任体系,消除信息孤岛,构建成熟的创业主体信用市场,构建良好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公信与社会资本的协调作用,有效维护关系资本的形成,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领域。

(2)创业生态系统功能种群耦合机制。创业生态系统中创业主体基于相似的业务内容,通过关系资本的作用形成独特种群,占据一定的生态位,但不同功能种群协作才能推动创业项目落地。例如,产、学、研、用创新主体功能各异,创业项目产业化过程需要相关种群功能互补,未来可探讨差异化功能主体间关系,以实现功能种群耦合。进一步,丰富从关系资本到认知资本过渡机制,研究功能种群耦合过程中组织距离的影响以及共同认知形成过程,以破解创业过程中的掉链子问题。

(3)创业生态系统三大群落反馈机制。创业生态系统可持续依赖科技创新、技术开发、商业应用三大群落的良性互动,由此形成创新供给到创新需求的正反馈过程。三大群落循环机制的建立依赖于跨群落合作关系的联结。认知资本如何过渡到结构资本,进而推动三大群落反馈循环机制的实现,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重点。由于当前体制产生的群落身份差异以及既定群落认知产生的排外问题,跨群落合作关系的建立应该破除当前的体制约束,基于创新导向评价机制,构建公平透明的制度环境,消除群落身份带来的隔离问题,培育壮大区域结构资本,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创业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 FREEMAN, JOHN, CARROLL,et al.The liability of newness: age dependence in organizational death rate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83, 63(9):23-36.

[2] CHAPMAN T L.Audience belief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legitimacy[J].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2009, 87(10):70-89.

[3] YOSHIHIRO.Interorganizational business development utilizing legitimacy for resource mobilization in large firms: 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case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8, 23(10):25-40.

[4] RONALD S BURT.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social capital[J].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0, 58(7):66-80.

[5] ACS Z J, STAM E, AUDRETSCH D B, et al.The lineages of the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approach[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17, 49(1):1-10.

[6] CARAYANNIS E G, PROVANCE M, GRIGOROUDIS E.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s: an agent-based simulation approach[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16, 41(3):631-653.

[7] KALYONCUOGLU S, FAIZ E.Evaluation of techno-initiative capital support program in building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within the scope of social marketing[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 2017, 10(10):132-147.

[8] CESAR B, ELLEN T.The role of innovation ecosystems and social capital in startup survival[J].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18, 12(1):1-10.

[9] PITELIS C.Clusters,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co-creation, and appropriability: a conceptual framework[J].Industrial & Corporate Change, 2012, 21(6):1359-1388.

[10] 项国鹏, 宁鹏, 罗兴武.创业生态系统研究述评及动态模型构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 37(2):79-87.

[11] 杨武,田雪姣,李亚红.中国创业孵化生态环境健康性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8):112-118.

[12] 张宝建.“双创”背景下企业孵化生态体系构建[J].中国科技论坛, 2019(3):12-14.

[13] IANSITI M, LEVIEN R.Strategy as ecolog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4, 82(3):68-78,126.

[14] DUNN H, HEFFER D.The tasmanian conservation of freshwater ecosystem values project: defining and selecting special values[J].Journal of Geology,2005.

[15] COHEN B.Sustainable valley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06, 15(1):1-14.

[16] ISENBERG D J.How to start an entrepreneurial revolu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0, 88(6): 40-50.

[17] 原长弘,张树满.科研院所高效科技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5):18-25.

[18] CHRISTOS, PITELIS.Clusters,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co-creation, and appropriability: a conceptual framework[J].Industrial & Corporate Change, 2012, 35(12):25-38.

[19] MARQUES C, MARQUES A V, BRAGA V, et al.Technological transfer and spillovers within the RIS3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 a quadruple helix approach[J].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 & Practice,2020:1-10.

[20] 项国鹏,曾传圣.国外创业生态系统研究最新进展及未来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4):151-160.

[21] LUX A A , FLAVIO ROMERO MACAU, BROWN K A.Putting the entrepreneur back into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ur & Research, 2020, 35(20):35-50.

[22] TAYLOR D W, JONES O, BOLES K.Building social capital through action learning: an insight into the entrepreneur[J].Education + Training, 2004, 46(5):226-235.

[23] BENDICKSON J S, IRWIN J G, COWDEN B J, et al.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knowledge spillover in the face of institutional voids: groups, issues, and actions[J].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 & Practice, 2020(2):1-10.

[24] NAHAPIET J, GHOSHAL S.Social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8, 23(2): 242-266.

[25] CHEUNG C W M, KWONG C, MANZOOR H, et al.The co-creation of social ventures through bricolage, for the displaced, by the displace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ur & Research, 2019, 25(5):1093-1127.

[26] BURT R S.A note on social capital and network content[J].Social networks, 1997, 19(4): 355-373.

[27] CARAYANNIS E G, PROVANCE M, GRIGOROUDIS E.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s: an agent-based simulation approach [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16, 41(3):631-653.

[28] NEUMEYER X, SANTOS S C, CAETANO, ANTONIO, et al.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s and women entrepreneurs: a social capital and network approach[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18,55(2):13-29.

[29] GRANOVETTER M.The economic sociology of firms and entrepreneurs[J].Entrepreneurship: The Social Science View, 2000(3): 244-275.

[30] MENON K, KARKKAINEN H, JUSSILA J, et al.Analysing the role of crowdfunding in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 a social media event study of two competing product launch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 Small Business, 2018, 33(4):1-12.

[31] BERNARD H R, KILLWORTH P D, SAILER L.Informant accuracy in social network data IV: a comparison of clique-level structure in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network data[J].Social Networks, 1980, 2(3): 191-218.

[32] SPIGEL B, HARRISON R.Toward a process 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J].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2018(10):45-61.

[33] AVEN B, HILLMANN H.Structural role complementarity in entrepreneurial teams[J].Management Science, 2017(8):42-67.

[34] NIKIFOROU, ARGYRO IRO.Network structure and firm-level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the role of market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networks[J].Journal of Business Reasearch.2020,106(1): 129-138.

[35] BOURDIEU P.The forms of capital [J].Cultural theory: An anthology, 2011(3): 81-93.

[36] BURT R S.The contingent value of social capital[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7,42(2):339-363.

[37] TOKMAN M, MOUSA F T, DICKSON P.The link between SMEs alliance portfolio diversity and top management's entrepreneurial and alliance orientations[J].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 2019(6):1-22.

(责任编辑:王敬敏)



推荐资讯

tp钱包下载 陈伟星:区块链或将催生全球性的货币变革

tp钱包安卓版下载 2025-05-06
2019年11月29日,泛城控股董事长陈伟星受浙江大学邀请分享区块链技术当前的趋势以及创新创业机会。陈伟星也是历史上首位2次进入紫金创享大礼堂的嘉宾。 浙江大学是全国高校中区块链做的最好的学校之一,杭州更是在全国区块链领域占据突出地位,杭州...

如何在TokenPocket官网安卓APP中管理数字资产? TokenPocket钱包官网地址分享,

tp钱包安卓版下载 2025-05-17
TokenPocket钱包官网地址分享,确保安全下载通道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资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作为管理和存储这些数字资产的重要工具,钱包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众多钱包中,TokenPocket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和良...

如何在TokenPocket官网安卓APP中管理数字资产? TokenPocket下载:与其它数字钱

tp钱包安卓版下载 2025-05-18
TokenPocket下载:与其它数字钱包的全面对比 随着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的快速发展,数字钱包已成为用户管理数字资产的重要工具。在众多数字钱包中,TokenPocket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和良好的用户体验脱颖而出。本文将围绕TokenPoc...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tp钱包下载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